说起“中国桥都”,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重庆。重庆特殊的地貌(长江、嘉陵江、乌江等环绕,地形多山),推动了桥梁建设的大力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重庆由交通不便的内陆山城,变成四通八达的中国“桥都”。
重庆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重庆桥梁超过1.3万座,便捷的桥梁不仅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设施,造型优雅的桥梁也是重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而桥梁下江岸旁的一道道灰色空间,如今也成为城市中最迫切需要改造的空间之一。接下来小编将带大家走进重庆著名大桥身下两个空间改造小故事中......
重庆长江大桥是改革开放后重庆主城在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始建于1977年11月26日,于1981年1月26日通车运营,复线日建成通车。
南北桥头有《春·夏·秋·冬》四座雕塑,是国内第一次将术运用于户外城市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由时任川美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叶毓山设计,现已成为市级文物。
CDD设计团队对整段的设计理念根据其浓厚的历史底蕴来打造此段桥下空间,将历史记忆以文化展陈的方式置入到上下联系的动线当中,让民众步行其中,能够感受和认识到重庆长江大桥的建造历史和文化底蕴。
北桥头以当年“万人齐碎鹅卵石”修建大桥基础的历史故事来做设计概念,以卵石滩的造型来作为种植和展陈的空间。并通过增加梯道的方式打通上下联系的断点,方便居民与游客从母城到两江四岸的联系。
由于南岸一侧桥下空间现状通行性较为良好,CDD设计团队仅对脏乱和破损的地方进行了修复。通过植被疏理来强化此段桥下空间的空间结构,并补植开花和色叶植物来增加一些季节性的色彩变化,在观景台和步道上增加历史解说设施和二维码展示,民众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来了解桥梁建造的历史和工程技术知识,一定程度上寓教于乐。
在地通道部分以此地旧巴渝十二景中的“黄葛晚渡”为主题,对地通道进行彩化和亮化,赋予桥下灰空间新的生命。也根据此主题色,增加设计导视系统,方便民众找到周边来往方向。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由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文中院士主持设计,该桥首创组合式钢构-系杆拱拱式桥梁结构体系,将“钢”与“混凝土”建筑主材进行组合,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建于2003年12月28日,2007年10月29日通车运营,是当时长江上桥面高度最高的大桥。
桥头北侧为铁路重庆站站前立交,高达97m,约相当于30层楼高。桥头南侧苏家坝立交桥是全国城市最高的匝道桥,高72m,在苏家坝也修建了铜元之光城市阳台,供游客来此打卡拍照,感受重庆特殊的“8D”立体城市风貌。
但是,菜园坝大桥北侧桥头紧邻两路口轻轨站,交通现状表现为桥头的通道人流量大,但通行空间较为灰暗,并且有大量闲置商铺与桥下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CDD设计团队对此利用灯光和材料更新进行改造设计,重新亮化通道空间,并在地面设置标识,引导行人顺利通行。
并设计利用冲孔板将建兴坡与菜园坝历史照片在通道内进行展陈设计,打造一条建兴寻迹路线,让民众通过扫描地面或墙面菜园坝大桥符号,就可以观看菜园坝大桥建造历史与工程技术成就。
菜园坝大桥南侧桥头两侧为密集居民区,虽然现状也设置有球场和休憩空间供居民使用,但多为大面积广场,整体利用性比较低,CDD设计团队结合菜园坝大桥造型与修建工艺,在此地重新设计儿童活动空间,让孩童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不少桥梁相关工艺与力学知识,寓教于乐。
菜园坝大桥南桥头过去也是铜元局旧址,公元1905年,光绪皇帝准四川总督锡良在此设立,试铸铜元,一方面命人主持建厂,购买南岸苏家坝靠河田土200亩为厂地;一面派人去上海向洋行洽购机器设备,历时两年签立合同,购妥英制和德制设备各一套,开始铸造铜元。
在这样深厚的历史背景下,CDD设计团队将铜元铸造厂的过往历史与桥下空间进行巧妙结合,在此段空间内进行历史展陈设计,让民众与游客可以深度了解这段百年前的故事。
CDD设计团队透过桥梁品质提升项目,不仅打通了桥上与桥下的联系,也完善了桥下空间的慢行交通功能,构建安全通达的桥都脉络,使得人们可以便捷前往两江四岸与山城步道。对桥头与桥下空间的品质提升,除了将原本消极的灰空间,透过绿化、美化、亮化的手法,让其能够产生美学价值以及场所价值,成为大家喜欢走、愿意走、爱上走的桥下空间,同时也展现了立体精致的山城特色。
在设计过程中,CDD设计团队不断思考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利用每座桥梁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背景,突出桥梁背后的故事,利用提升标识系统、增添文化元素等措施,一桥一策,来彰显重庆“桥都”风采,实现建设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的目标。
【本文标签】 杏鑫注册开户 杏鑫注册开户-杏鑫登录测速-杏鑫注册登录代理-百度推荐
【责任编辑】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
13063968696